财税园地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一、盈利质量分析的重要性
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损益表逐渐成为财务报表体系的核心,投资者将有关收益的财务指标视为最重要的指标。正如William H Beaver(1999)所说,没有其他任何数字能够像每股净利(EPS)那样吸引投资者阶层的注意力。然而,由于传统会计的局限性,收益指标对投资者决策的相关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正在逐步下降。美国学者Chatfield(1977)曾经指出,在过去的200年间,会计学的企业收益概念和经济学的企业收益概念是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的。为了缩小会计学收益和经济学收益计量上的差别,学术界做了很多努力,不少成果也被会计准则制定者所采纳,比如,调整资产的确认标准、计提八项准备等。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考验后的企业开始重视现金流量信息,我国财政部在1998年出台了《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并于2001年和2006年进行了修订,但是投资者孤立地分析盈利能力信息和现金流量信息还广泛存在,财务报表末行(bottom-line)情节还十分严重。笔者认为,财务报表指标体系是相互关联的,在盈利分析时应把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传统财务分析注重一些数量指标,而忽视对这些指标背后所包含的质量。比如,两个企业占用的资产相等,利润总额相等但结构不一样,其中一个依靠主营业务获得了利润,另一个依靠线下项目(如营业外收入)实现了利润。在传统财务分析体系下,有关盈利指标计算时是忽略这种差异的。显然,后者的盈利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比较差。这里,我们实际上考虑了盈利的“质量”因素。盈利质量(或称为收益质量、利润质量等)是什么?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看法。首都经贸大学张新民教授认为,“利润质量是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以及利润结果的质量”;江西财经大学余新培认为,“收益质量是指报表被认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损益数额能由报表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广州商学院艾健明认为,“收益质量是指在谨慎的、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这些观点不够全面。
二、盈利质量分析的角度
如何分析盈利质量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
(一)利润结构方面
笔者认为,不同的结构反映不同的经济实质,从而决定企业的运行质量。企业的利润应该来源于其主营业务所创造的利润。企业的主营业务反映企业的核心能力,其所创造的利润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等特征。而非主营业务虽然也可为企业带来利润,但往往是一次性的,具有偶发性特征,不是企业的依赖力量。比如,企业损益表中来自于政府补贴收入、变卖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等等收入在本期有,下期极可能就没有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上市公司在提供每股净利指标的同时要求提供剔除非经常性收益后的每股净利,这表明证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已经十分关注财务结构、财务质量及其股价相关性问题。经验数据表明,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全部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应该在70%以上,盈利质量较佳。而那些做假账的企业往往利用非主营业务收益来调节利润。如:上市公司琼民源1996年利润比1995年增加1000多倍,但其中97%的利润来自“其他业务利润”和“营业外收入,达5.42亿,系转让给北京民源大厦的部分开发权和经营权”。
(二)收入来源方式
企业的利润应该来自市场,企业所形成的资产其价值应该与市场价格接近,否则产生的会计信息必然会误导报表用户。如果企业的利润来自于政府的补贴收入、与关联方大量的关联交易、大股东捐赠资产减免资产使用费等形成的利润显然质量不高,这种“利润”不是企业创造的,而是“算计”出来的。ST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是通过“算计”方式实现第三年成功“扭亏”,这应该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功能锁定”现象严重,尚不能区分不同的利润形成方式的质量差异,监管部门应该出台政策杜绝“算计”利润现象。
就资产价值与市场的关系而言,资产负债表上所反映的资产价值应近似于市场价格。如果资产账面价值远高于市场公允价格,则表明资产价值中存在大量“水分”,利润也会虚计,应加以“挤干”。而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利用稳健原则来肆意调节资产和利润,在需要产生盈利的时候虚计资产价值抬高利润水平,导致资产质量和盈利质量信息严重失真;而在需要“扭亏”的前一年“洗大澡”,滥用稳健原则。上述的琼民源5个多亿的收入是来自于北京民源这一关联企业,不能不使人怀疑是否有“兄弟帮忙”成分在其中。
(三)经营现金支撑度方面
《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资产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资产不仅体现为一种静止的经济资源,而且应该是动态的,能够在未来给企业带来利润和现金流入量。如果企业的资产在未来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和现金流入量,应该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而不应继续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可见,资产与费用的界限体现在它们未来与现金流入形成的关系。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现金流量表,对利润与现金的内在联系更为关心。企业在实现利润的同时,通过市场获取了相当或较为接近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对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而言这种利润是可靠的,是值得信赖的。
为了反映企业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经营现金支撑,人们设置了如下财务指标:
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或=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净利
公式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数据源于现金流量表;而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数据源于损益表。该财务指标能够很好地将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弥补了损益表的局限性,直接反映企业盈利的质量,说明公司每一元净利润中有多少实际收到了现金。所以,它能反映会计收益和真实收益的匹配程度。其值越大,企业的盈利质量越好,反之,则盈利质量差。若大于1,企业的盈利质量好,损益表中的全部利润实现,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资产。若值介于0.7和1之间,则盈利质量比较高。若值界于0.3和0.7之间,企业的盈利质量一般。若值介于0和0.3之间,则其质量差。若值小于0,则表明企业可能为虚盈实亏的状况,公司的利润只是“账面富贵”。
众所周知的上市公司银广厦,1998年的每股收益为0.40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5.35%;1999年其净利为1.27亿,每股收益为0.51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3.56%;2000年其净利上升到4.18亿元,每股收益也猛增至0.827元,净资产收益率也增加至34.56%.单从这些数据分析,用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判断,大都会认为该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业绩优秀、收益好、值得投资,当时也确有不少的投资者被银广厦的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纷纷投资于银广厦。但是只要我们从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值来进行分析,就会看出其盈利质量的本来面目。根据计算,银广厦1998、1999、2000连续三年的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值分别为-23.3%、-4.4%、29.72%,从它后来的东窗事发,正好印证了这一指标对于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指标突破了传统的分析方法,将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巧妙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盈利质量分析的准确性。
(四)资产的夯实程度
笔者认为,资产是利润的物质基础。利润的真实性会在财务状况上得到体现,虚假的利润往往会伴随有虚假的资产或资产作价过高存在。一般来说,会集中体现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数额庞大,账龄过长,客户集中,信用或财务状况不佳;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年龄”过大;应该进入当期费用的支出被转移到“长期待摊费用”之中。比如:银广厦2000年净利润高达4.18亿元,但其应收账款高达5.44亿元,比上年增加2.64亿元,主要债务人竟然是德国一个注册资本只有10万马克的“迷你”公司,让人难以相信是否存在这种“资产”(后来的事实证明该公司虚构出口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而且银广厦还有1.65亿元的预付账款,债务人也是德国一家公司,即使这一资产是真实的,也难保不发生意外。
(五)财务行为方面
根据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 Theory),一个企业如果需要上新项目,首先应该使用留存收益融资;其次是举债,在耗尽举债能力之后才无奈进行发行新股融资。从财务行为来讲,真正赚了钱的企业在财务上是不同于那些名义上赚了钱的企业,比如:前者会保持较高的分红率,而后者经常找“借口”不分红或进行“不掏钱”的分红;前者会维持或适当提高负债率,后者往往会降低负债水平;前者喜欢回购股票,后者喜欢发行股票,表现出对股权融资的“饥渴”。银广厦从1994年6月17日上市后每隔1年就配股。1994年10配3,每股4.3元;1996年10配1.648股,每股8.28元;1998年10配3,每股9.6元;2000年10配1.5,每股20-30元。配股价越来越高,但公司2000年以前虽然每年EPS都在0.22元以上,但从未分红,而累计每股送红股及转增达2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是无法验证该公司的盈利质量的(股票股利、转增股票、股票分割等只是一种财务幻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基本上不受“欢迎”)。又如上述琼民源,当年公司利润增长1000多倍的时候,公司的高层将其持有的所有股票全部变现,不看好未来前景。这种反常财务行为表明,处于信息源的公司高层是非常清楚盈利质量的。
三、优化企业盈利质量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上市公司要注重提高自身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要过多依赖外部环境(如政府背景、行业垄断、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中国经济增长),要切实改进经营与管理水平,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注重控制赊销风险,增加无形资产投资,提高主营业务利润水平,保持利润持续性和稳定性,为实在地回报投资者创造条件。上市公司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注意熟悉其他行业的行规、规模经济要求和相关管理人员培养,切忌盲目乐观、分散财务资源、弱化公司核心能力等问题。
(二)树立会计诚信观念,正确处理股东之间的关系,努力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要靠实在的盈利来回报投资者,注重可持续发展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信誉,抛弃“算计”利润做法。
(三)注重经营现金流的支撑。经营现金流是企业持续经营和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基础。在经营现金流出方面,要注意节约,尽量推迟现金流出时间,严格按预算来控制,合理避税;在经营现金流入方面,要加速现金流入,大宗现金流入要安排专人负责,设计合理现金折扣制度加速货款回笼,设计激励制度促使过期陈账回收。
(四)夯实资产。在存货方面,合理利用价值链,防止在存货上大量占用资金;在应收账款方面,注意进行信用调查和评估,控制赊销风险;在委托理财、有价证券投资和预付账款方面,一定要把风险控制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谨慎为先;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在无形资产投资方面,要充分评估其价值先进性和未来对公司利润的贡献能力,防止购买落后的技术。
(五)端正财务行为。企业要把回报股东当成财务目标而不是一种手段,杜绝“圈钱”现象。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股东会的作用,优化决策过程,确保决策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完善企业的信息披露和传递制度,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建设,大力培育理性机构投资者,降低市场投机成份,使市场产生内在制衡力量,使财务守信者能从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再融资,为上市公司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益创造条件。